第1468章 价值10万科研点数的灵光一闪(2/3)
会提出。”送走几人之后,舒尔廷有些意味深长地开口道:
“我有些倾向于汉斯之前的判断了。”
引来另外三人好奇的目光。
几秒钟后,她又补充解释道:
“华夏人恐怕知道些什么……”
实际上,这完全是因为彭觉先演技到位,才给了外人一种“一切尽在掌握”的感觉——
他心里面也慌得一比。
……
临时实验室里,六台电脑同时运行着不同的分析程序,墙上的电子钟显示凌晨3:17,咖啡杯在桌上排成一列。
“第七遍校验了。”方鉴明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。
他们之前就已经连轴转了好几天,但众所周知,准备测试时候的心态跟测试失败后总结原因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,因此现在已经几乎到了极限。
“中子增殖模型完全准确,不太像是理论层面出的问题。”
房间另一边,黄知涛把头发抓得乱蓬蓬的:“源项定义也没问题,所有边界条件都核对过了……”
彭觉先站在白板前,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公式,他的西装外套早已脱下,衬衫袖口卷到手肘,露出青筋凸起的小臂。
“再查一次反应堆参数。”他抓起马克杯灌了一口冷咖啡,“确定之前计算时候的堆芯模型能跟实际情况对上么?”
方鉴明调出数据:“堆芯和控制转鼓的几何分别是为六棱柱模块和不同半径的圆柱体,并且在几何尺寸上与中子学模型相一致,快中子能谱下反应堆的缓发中子参数也能对得上……”
“……”
显然,问题已经不是他们在这里能够解决的了。
彭觉先盯着那些数字,内心有些挣扎。
几分钟后,他突然抓起外套:“准备回国。”
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,又补充道:
“有些数据不好传输,还是直接带回去比较方便,方教授留下继续常规实验,小黄你跟我走一趟。”
……
在常浩南最开始听到荷兰那边测试失败的时候,其实并没有太当回事。
一种全新的概念级技术,在测试过程中怎么可能一点错都不出,只要总结经验能保证不重复出现问题就算是顺利推进了。
直到彭觉先表示自己会专程回国,把测试数据带给他分析,这才意识到情况可能有些麻烦。
毕竟对方也是搞核研究出身的专家,虽然在无外中子源模型计算这块不太专业,但对于等闲的方案或者操作漏洞肯定有能力就地解决。
“这次实在是有负组织所托啊……”
在国内跟自己人面见,彭觉先也没必要再强行绷着,一上来就显出了几分失落和愧疚:
“没能打出个开门红不说,连问题出在哪都没搞明白……”
常浩南知道,这种时候自己安慰对方是没用的,关键在于迅速找出症结所在。
“启动特性你们肯定已经分析过了,而且还不止一遍,那我这边再重复工作的意义恐怕不大。”
他直截了当地说道:
“所以,我准备把重点放在反应堆启动参数上。”
彭觉先:
战术后仰.jpg
“这可是个难以想象的工作量级……”
理论上讲,就像是程序的运行日志一样,只要代码是自己写的,而且能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检查完,总能找到bug在哪。
但任何写过程序的人都知道,真正d